2月21日,清华经管学院31门课程的老师和同学隔着屏幕准时相聚。身在各地,心系学院,五湖四海彼此牵挂的人们被看不见的云端网络紧紧串联在一起。一次次流利畅快的线上互动、一串串妙语连珠的精彩讲解、一份份精心设计的课件案例,“新主播”们潇洒自如的背后,是绞尽脑汁的尝试、精确到每分每秒的设计、不断探索完善的坚持,是这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份特殊的温暖。
用最优秀的人教育更优秀的人,全院师生在这场战“疫”里为做好防疫和教学科研工作,上上下下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勇挑重担的青年教师们更是保持向上的姿态,大步向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不惧于各种各样的挑战,有能力做好应对和准备,清华经管人才有了底气遇事冲到一线,践行自己的职责。
必赢贵宾会3003am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连彦青老师作为在防控疫情期间大学委派专门指导经管学院教学工作的代表,在了解了几位青年教师云端授课的情况后,给了每人一句精彩点评,为他们热情点赞:“真切感受老师们精心准备,热情授课的风采,也体会到经管学院管理团队敬业、专业的风格。”
精心评估载体,六岁女儿监督全家支持
一门上了十年的课,一夜之间成了经济系曹静老师“最熟悉的陌生人”,“二十人的小课,一点小的问题都不能出。最大的困惑是怎样在云端同时满足小组讨论,学生个人展示,回放等所有需求。备课第一周全用在学习各种软件了。”曹静老师通过反复尝试摸索出不同网络平台的特点,最后选择了zoom加雨课堂。“一节课同学们各自做了自我介绍,和大家分享各自研究的题目,后续个人展示用zoom也比较方便,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桌面,老师学生端的ppt和视频都可以随时分享,我的课后面还会有一些coding的指导,zoom的屏幕共享功能会非常方便。唯一不足是有的学生网不好掉线了进不来,要时时留意谁掉线了,要再次授予准入权把他们拉回来。”有了第一堂课的经验,曹静老师对后面的课程充满信心,同时给予她信心的还有六岁的女儿,“本来还担心她会不会影响我上课,结果她反而化身‘小督查’,不但自己不出声还监督其他人不能打扰我。”相信多年以后,曹静老师的女儿长大,当她回忆起2020年的春天,一定会记得妈妈在屏幕前认真的背影,一个人的成长,有时就在不经意的触动间。
曹静讲授“能源与环境经济学”
线上授课思考“科技带给教学的改变”
上课带来的疲倦感依旧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经济系施新政老师此刻正远在美国。云端首课,他提前30分钟到了办公室,一台电脑,一杯咖啡,打开腾讯会议和雨课堂,做好课前准备,按照计划平稳授课,一切似乎和线下教学并无两样。等课程结束后,施新政老师的心情一时间五味杂陈,“技术是很强大,一个软件就能把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份,美国,日本,还有马来西亚的师生链接起来,可技术似乎又太冰冷了,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师生的交流,同学的交流。云课堂里对着软件,方便的同时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的确,如果是春光和煦的平常日子,课间休息时,在教室里老师可以和同学闲聊两句,即使什么都不做,坐在黑板前看着同学进进出出也有种说不出的幸福,相信这一天很快就能到来。
施新政讲授“发展经济学”
换位思考,突显“教学相长师生同心”
“可行!线下基于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课程,通过对内容的重新设计、编排、与实施,再搬到线上,我们做到了!”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陈昊老师难掩对之后课程的期待。毕竟两堂3小时接近50人的管理硕士课程英文课程全程仅使用ZOOM封闭式直播与讨论,其难度可想而知。陈昊老师总结了两点干货经验:一是同理心,即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应用技术如何编排内容,如何在课程内外调整策略,帮助学生把精力放到课程内容之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二是做好准备的同时,如何有效传递信息,在不增加学生沟通成本的基础上,及时提醒和追踪,帮助学生解决课堂内外遇到的实际问题。“同学们是最棒的!一位身在法国的国际生,克服了凌晨2-5点的时间与体力双重挑战,尽管她可以选择观看课程录像还是坚持到下课;大家自觉维护课堂秩序,相互协助,第一次课也能把app里面的功能用得特别溜;还有助教孔奕淳同学的专业支持……三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教学相长,师生同心,大概是陈昊老师如期开课第一周最暖的收获。
陈昊讲授“商业伦理”、“跨文化管理”
在“大数据下的知识管理”课程中实践“知识管理”
“课堂上一位身在武汉的同学还在坚持学习,他和家人都很健康。同学们不管是在国内的,还是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地的都给他加油打气,”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林丽慧老师今天全英文授课的云端教室里MBA、MiM的学生占了多数,“我需要让学生有直接的交流,所以在Zoom会议当中鼓励大家打开音频和视频。”林丽慧老师表示学校和学院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好准备的过程也处处体现了知识管理的规律,从教师的在线培训,到各种文字、视频资料的分发,再到社交媒体上各个社群的交流学习,多种知识分享的方式各显神通。这一过程中,林老师感觉自己的知识技能在短期内有了显著提升。“如期开课”后,不少老师有了“最佳实践”就及时分享给大家,更是让她受益匪浅。这些“案例”也成为她的收获,将融入今后的教学当中。“云端授课本身也是知识传授的新方式,对老师对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体验不同以往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方式,机会难得。”
林丽慧“大数据与社会化背景下的知识管理”
携124学生云端祝福“风雨同舟中国加油”
“我用全班122名学生、2名助教以及我共125人的姓名组成了“风雨同舟、中国加油”的文字云作为第一堂课PPT的第一页,以表达大家与武汉同在和祝福祖国的心情。”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林志杰老师的一副图瞬间燃爆云端,把“宅”家多日的同学们的心紧紧凝聚在了一起。作为一枚资深“技术宅”,面对首次云端授课,林志杰老师着实做了深刻的思考,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课堂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比如,他需要即时知道学生程序设计的上机实验环节中的每个细节。即便是在线下授课也一样是挑战。经过摸索,他发现腾讯会议共享屏幕的功能可以在学生远程操作碰到问题需要指导时,通过共享屏幕及代码,及时沟通、讨论、予以指导,从而尽可能地还原线下的实验课堂。3个学时的课程进行的十分流畅,但是林志杰老师说:“初战告捷并不意味着最终的胜利,反而激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线上教学不只是简单地把教学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而应该研究如何发掘、发挥线上独特的优势,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林志杰讲授“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
全副武装,优雅云端,从容授课
两部手机、三台电脑、单反相机、定焦摄像头、三脚架、麦克、大尺寸投屏电视、补光器……各类直播“神器”齐上阵,创新创业与战略系郝洁老师早在课前半个月就已经开始为线上授课做足了准备。“扑面而来的商务风,我也要努力优雅!”“武装到牙齿啊,感谢老师!”“今天的课程我要回看100遍”,一进“教室”,郝洁老师的“硬核”装备便迎来佳评如潮。美女老师的教学手法一样漂亮,变革课堂形式的同时,郝洁老师也及时变革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增加“线上演讲”的个人作业,及时为同学们在未来商务环境的训练做探路。在她看来:“云端模式对于《沟通》这样的软性学科不仅仅是种挑战,也是一种契机,让同学们更深刻的体会沟通的本质、内涵和影响因素。这种新的模式也从另一个纬度,让老师和学生重新思考教学中沟通的方式和价值。”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的青年教师,云端在教学场景中的优势正被他们发挥的更深更远更好。
郝洁讲授“商务沟通”
从“小白”到“博主”的华丽转身
“课前二十分钟,我就打开了雨课堂。同学们陆续进来,测试音量时,有个别同学反映没声音,立刻就有人提示是我的麦克没打开,顺利解决后很自然地进入状态。上课期间,同学们偶尔写几句感言,提一些问题,也十分流畅。看着眼前闪过的一句句话,几个表情符号,仿佛就是置身课堂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的日常画面,完全没有之前担心的生疏感。中途只有一次断网,很快重启恢复,有惊无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刘丰老师从最初的高度紧张到今天的激动兴奋,心情总算得以暂时放松。回想起自己从“小白”变身“博主”一路走来的过程,那些接受培训、重组课件、不断演练、甚至为了网络效果更好在客厅临时打造直播台的有趣故事此刻更加难忘。“云端课堂也是课堂。我打算接受同学们的建议,下次上课使用腾讯会议,期待有更好的效果。”
刘丰讲授“中国文明”
“小屏幕”连接着“大课堂”,变的是见面的方式,不变的是学风和热情。当网络、设备、课件、互动、甚至时差都不再是问题,师生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你会发现,让一切悄然改变的是“自强不息,创新不止”的精神底色。青年教师们在学院的大舞台里施展着自己,渐渐彰显出榜样的潜能。他们敢于破旧立新,敢于挑战极限,用青春和智慧践行的诺言从来不是豪言壮语,而是用心守护住学生身旁那一方书桌的安静平和。
供稿:品牌与传播办公室
编辑:张晓雪
审核: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