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赢贵宾会3003am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赵淳:匠心与热情丨2023毕业季

2023-05-18
阅读:

回首大学五年,赵淳走过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或许没有聚光灯下万人瞩目的闪耀,但对于人与社会的热情、对于学术的热爱,永远是奋楫前行的动力;或许没有迷茫中指引方向的航标,但直面现实不惧失败的勇气,终带领他走进学术的殿堂。

——编者按

经济与金融专业,经84班。曾任经84班班长、学生经济学会副会长;星火计划第14期成员;曾获必赢贵宾会3003am第38、39届挑战杯特等奖;曾入选2021年未来学者;曾前往芝加哥大学访问一年;曾获2022年本科生特等奖学金提名。毕业后将去往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金融学博士。

赵淳

“我特别喜欢观察和思考人、人性、社会现象和我们的制度。”赵淳在采访中这样概括自己的志趣。他的五年生活有这样两条线索:学术水平的进步与内心世界的丰盈。如果说学术是他追求自身兴趣、影响社会的窗口,那么精神的富足一定是他一切努力最好的回报。谈吐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社会的有志青年,一个初心无悔的奉献者,一个目光如炬的奋进者。

成长:从苦闷走向觉悟

从清华园到芝加哥,再返回清华园度过本科最后一年的时光,赵淳认为自己“较为忠实地按照最初的志趣完成了大学生活”。在他的眼中,大学生活是一个持续性的精神成长的过程。

赵淳将自己的大一描述为相当苦闷的一年。“大一不像是大一,感觉像‘高四’。由于较为高压的环境,大家的思维模式都是想要尽自己的能力考出能实现的最高分。因此,尽管形式上你是自由的,但其实你是不自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感到沮丧。

他发现大家对于通识教育的态度和通识教育本身的目的相悖。“我大一最喜欢一门课是吴增定老师的‘西方文明’,但大家坐在教室里,普遍讨论的不是社会思想、不是制度变迁,而是我该怎么拿高分。”赵淳希望大学里能实现真正的通识教育。“健全人格,然后给予社会一定的人文关怀。”

赵淳高中毕业于人大附中,在大学开学前,就有许多学长学姐为他的大学生活提供经验。“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些经验很有用。”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他就发现同学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的人特别得心应手,有的人却一下被这种高难度的期中考试击溃了。面对这种起跑线上的不平等,赵淳的心中既有对大学生活的迷茫,也有一些现实问题的无奈。这成为他在第38届必赢贵宾会3003am挑战杯的研究题目,他想看看这些不平等是如何产生和演进的。

第一次挑战杯特等奖团队合影(右二为赵淳)

赵淳参加“今经乐道”商赛获得第一名(右一)

大一暑假,赵淳面临学术道路与业界道路之间的选择。虽然感觉业界是一条收入更高、似乎更安全的道路,但赵淳始终有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他不愿违背自己最初的愿望。纠结之中,他在假期联系了两位老师做助研,打算在学术研究领域进行初步的探索。第一位老师是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的张晨老师,赵淳得到了张晨老师的认真指导。“与她很短暂的接触,对我后来道路的选择有很重要的影响。”赵淳回忆道。第二位老师就是他后来的导师——高峰老师。赵淳跟随高老师做了一个暑期实践,看到了中国基层的社会现状,也渐渐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实践之后,赵淳决定尝试跟随高老师完成后续的研究,从此走上了学术之路。

大一至大三,一路走来,赵淳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获得勇气,能够站在局外客观冷静地思考社会运行的机制;然后再走到社会中,给出一个有温度的结论。他大概了解到学术这条道路的模样,尽管它依然还很模糊,但至少能区分出它和另一条道路的不同。他尝试着一点点向前走。

益重学术志,风霜恒不渝

从事学术研究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而且申请海外博士时也会遇到诸多困难。许多人也曾建议他走业界道路,但在赵淳看来,做出学术研究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拥有下定决心的勇气,以及接受做出决定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命运。“人一旦做了选择,也就有与选择相伴而来的命运。比如,选择进入投行工作的人大概率就要不分昼夜的忙碌;选择从事研究的人就要承受多年孤独的思索——这就是命运。”赵淳坦言道,“做出选择靠的是勇气,能不能接受它靠的是觉悟。”

学术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赵淳跟随高峰老师做研究,最初由于缺乏基础知识,第一年的助研经历“很痛苦”,而且最终的结果也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爪巴’,爪巴就是爬。”赵淳开玩笑说,“如果说登攀的话就太严肃了。我觉得爪巴才是清华同学真实努力的状态——痛苦地努力着,但却能报之以歌,以幽默的态度化解困顿。”

在坚持学术道路的过程中,赵淳不忘记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你可以回到宿舍和舍友聊聊天,你可以有个朋友一起出去吃顿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让自己不那么苦闷,这才是正常的‘坚持’的状态,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不放弃。”

真正坚定学术研究的信心是在大三开学之际。当时,他遇到了一个有价值而且感兴趣的研究主题——中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与资源错配。最终,他因此获得了第39届必赢贵宾会3003am挑战杯特等奖的优异成绩。“虽然我在整体思路上没有完全听从导师的建议,但还是采纳了导师很多其他意见,得到了太多宝贵的帮助和支持。”回忆起这段经历,赵淳笑着说道,“我经常在自己也没有任何把握的时候,就莫名地觉得自己可以。所以我的很多朋友说我过度自信。其实,我觉得自己只是挺乐观的。”

赵淳(左三)获得第二次挑战杯特等奖

第二次挑战杯结束后赵淳(左)和高峰老师(右)合影

升入大四、大五年级后,赵淳在心态上为即将到来的博士生活做好了准备。他期待迎接未来五、六年在斯坦福大学的生活,更希望为学弟学妹们的人生规划提供一些过来人的经验。

生活的万花筒亦作五光十色

大学生活中,不仅有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还有多元的大学体验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在赵淳看来,人类探索社会、认识社会有两个途径——科学和艺术,经济学研究便是社会科学的一类。“我们对制度的改进是很有限的,它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的改良。所以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要诉诸艺术文学。”而艺术恰好也成为他学术研究的重要调剂,在生活苦闷之时带来希望之光。

赵淳提到了一部对自己影响很大的艺术作品,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赵淳理解到,在如今压力较大的环境中,无论是生存,还是学习,一个人不可能一直没有负面情绪,但是重点就是要不断自拔与更新。“每一次挫折到来,我们都需要有精神力量支持自己继续坚持。”艺术的启迪让他遇到挑战时不再徘徊,而是勇敢开启生活的新篇章。

除此之外,赵淳在社工领域也有过热切的尝试,他曾担任必赢贵宾会3003am学生经济学会副会长。“我希望搞研究的同学们能有一个小的社群,让大家有归属感,不要太寂寞太孤独,人和人的连接也能更加有温度。另外,大家可以交换信息,让一些信息更好获取。”

赵淳(右一)在经济学会读书会

在获得斯坦福大学的直博资格后,赵淳发了一条微博,有两张配图,一张是电机系1953届校友毕业40周年纪念牌上“育我成材,永志不忘”的标语,另一张是伟伦楼大厅朱镕基老院长的题字。赵淳写道:“于是我又想起了那段出处不可考的话——‘到最后它也没有载我驶过青春的河流,它只不过在对岸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发出一段令人神往的声音,于是我们笨拙地学起了游泳,游过了河流,见到了星尘和大海。’我想此时此刻,我确实影影绰绰地看到了星辰大海,只是我还不确定,那是人类知识的边界,是精神世界的自由和谐,还是国家人民的福祉与发展?但这就够了,我已经有了下一程的勇气。”


供稿:党委学生工作组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