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以女性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模式和路径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女性逐渐成为县域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阿里助力的县域,地方政府整合阿里等社会力量,致力于发掘各类女性力量和激发其优势才能,逐步形成了以女性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模式,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她”助力、“她”创业与“她”就业、“她”发展三条典型路径。这不仅推动了县域发展,而且使县域女性全面发展,对我国县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文 / 何晓斌、孙枭雄、黄慧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县域乡村振兴依旧面临着县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基础薄弱、教育医疗水平低、人口流失、科技落后等各类挑战。尤其是在脱贫县域,这些县域因产业基础薄弱而长期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和县域产业化不足等困境,这使县域的资金、资源和人口持续外流,最终陷入农村空心化、专业人才缺乏、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在此背景下,依靠何种力量,以及如何挖掘激发核心力量来振兴乡村和发展县域,就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
其实,随着农村人口的持续外流,欠发达县域的人口多是以女性为主的留守人员,她们是县域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再加上现代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她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乡村建设,并成为重要的“她”力量。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乡村女性共2.45亿人,占全国乡村人口的48.10%;其中户籍在乡村、居住在本乡的女性共2.21亿人,占乡村女性人口的90.21%。可以说,女性既是乡村振兴成果的享有者和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为此,县域发展应充分激发女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年来,以阿里巴巴集团(后文简称“阿里”)为代表的企业在助力县域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女性的作用,引导女性参与本地发展。2017年12月,阿里成立脱贫基金,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其中,“女性脱贫”是阿里五大脱贫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年5月,阿里将“阿里脱贫基金”升级为“阿里乡村振兴基金”,联合地方政府,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等方式发展县域直播电商、文化旅游、数字客服、数字标注等乡村新兴产业,为县域女性提供了大量在地就业和创业的机会,激活了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此背景下,笔者于2023年11月赴河北青龙、张北、陕西宜君、山西平顺等欠发达县域进行实地调研,采用非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阿里乡村振兴特派员、产业带头人、普通就业者、女性干部等三十余人进行访谈,并向阿里乡村特派员以及阿里助力的县域中的返乡就业创业者、外来人员、本地留守人员和县域女教师等发放1499份问卷,其中,特派员23份(其中女性5份)、返乡创业者72份(其中,女性32份)、返乡就业者237份(其中女性158份)、县域本地人问卷336份(其中女性269份)、县域女教师831份。在整理访谈资料和分析问卷数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阿里助力的县域探索出了以女性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模式。
县域“她”力量的主要群体、特征及推动模式
在阿里助力的县域,涌现出一批“她”力量,她们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和推动者,也是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受益者。不同类型的女性群体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县域发展。
县域“她”力量的主要群体及特征
县域女性有不同类型,笔者根据女性职业特征将其分成七类群体,即县域女干部、阿里女特派员、女性返乡创业者、女性返乡就业者、外来女性、本地留守女性和县域女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院校老师)。她们以不同方式参与县域乡村振兴,并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
县域女干部 女干部是县域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她”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在县域各机关单位和职能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据数据显示,2022年,省、市、县各级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分别为55.2%、57.3%和52.8%,分别比2021年提高1.6、1.6、2.0个百分点;配有正职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分别为11.2%、15.2%和13.5%,分别比2021年提高1.1、1.2、1.2个百分点。相较于男干部,女干部具有细致耐心、亲和力强、柔性管理等特征,更能关注县域经济发展之外的社会民生问题,如养老事业、医疗健康、妇女权益和儿童关爱等。
阿里女特派员 阿里女特派员是阿里乡村特派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乡村特派员大多是工作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具有奉献情怀的业务骨干。她们大多为本科学历,大多已婚已育,在家庭中承担着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中坚角色。在实际工作中,她们更亲和细心、更能与留守女性产生情感共鸣,更能体谅县域留守女性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处境。这些女特派员大部分已经在助力的县域工作2-3年,平均在每个县域落地项目15-21个,有很高的个人成就感。
女性返乡创业者 女性返乡创业者是指在外求学或务工,而后返回家乡进行创业的女青年。她们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有大专或本科学历,往往有一定的积蓄和社会资本,有活力、有想法。据统计,在笔者调查的72位返乡创业者中,女性创业者占所有返乡创业者的44.4%,37.5%的女性返乡创业者返乡前在省会城市工作,其次是一线城市和地级市,大多从事商业、服务业或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她们之所以返乡,是出于家乡机会多、外地工作压力大、照顾家庭等考虑。返乡后,她们的收入、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都有显著提升,据笔者调查统计,43.7%的受访者认为返乡创业后收入增加,53%的受访者表示返乡创业后工作满意度增加,81.2%的受访者表示返乡创业后生活幸福感提高。
女性返乡就业者 女性返乡就业者是指在外求学或务工,而后因结婚、照顾孩子和赡养老人等返回家乡就业的女性。她们平均年龄在29岁左右,多是中专或大专学历的农村青年女性,大部分积蓄较少,部分拥有一定的技能。据笔者调查统计,在研究调查的237个返乡就业者中,因结婚、照顾孩子老人返乡就业的女性分别占57.8%、54.1%和56%。返乡后,她们大部分进入地方政府和阿里乡村特派员提供的岗位中。此外,71.6%的返乡就业者接受了阿里的培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技能,还增加了收入,其平均收入达到4155元。整体来看,这类女性返乡后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幸福指数也较高,35.2%的人认为返乡就业后工作压力变小,27.6%的人工作满意度增加,39.5%的人提高了个人幸福感。
外来女性 外来女性是指出于情怀、商机、兴趣等因素到外地投资的女性。这类女性大多在45岁以上,有丰富的资本积累和从业经验,并且有社会责任感、有想法、有决心。她们之所以到阿里助力的县域投资,多是因为阿里的邀请、当地的发展潜力及其个人情怀,也正是这些投资,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传播了新观念和新技术,活跃了当地的就业和创业氛围。
本地留守女性 本地留守女性是指丈夫外出务工后,因抚养孩子和照顾老人等而长期生活在乡村的女性。这类女性的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上,大多已婚,因需要全职照顾家庭而无正式工作。在笔者调查的336位本地留守女性中,已婚女性占比为61.1%,59.7%的受访者有孩子,58.2%的受访者需要赡养老人。从留守女性的职业来看,一半以上从事商业服务业,收入较低,还有18%的受访者没有工作。这些女性是县政府和阿里乡村特派员重点培养和提供就业机会的群体。
县域女教师 县域女教师是指从事中小学教育或职业教育的本地女性教师。她们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大多为县域高学历女性,有稳定工作,收入相对较高。在笔者调查的831位女教师中,初中老师、小学老师、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老师占比分别为19.2%、58.7%、9.6%和12.3%。98%以上的受访者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在本县有房产和私家车的受访者分别占总人数的60.1%和63.2%,在县域中经济地位较高。
以女性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模式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女性已然成为推动县域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在阿里助力的县域,虽然不同类型的女性群体参与县域乡村振兴的路径不同,但“她们”之间通力合作、凝心聚力,共同形成了“她”力量推动县域乡村振兴的主要模式,即以女性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模式。具体而言,县域政府整合阿里等社会力量,充分激发各类女性的相对优势才能和特征,如柔性领导力、更强的公益情怀、家乡情结、责任感等,吸引年轻女性返乡创业和就业,赋能女教师和本地留守女性,推动县域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见图1)。
“她”力量推动县域乡村振兴的三条路径
“她”助力:公益情怀,促女性优势产业
产业振兴是县域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其不仅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决定着当地的就业机会。阿里助力的县域大多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少,当地人多数外出务工,或零散进入餐饮等服务业,就业不稳定,尤其对于女性,由于她们要照顾家庭,就业机会更少,大多赋闲在家或从事农业生产。为此,要推动县域发展,关键是让这些以女性为主的留守人员有业可就,而就业的关键在于发展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优势产业。从实际来看,阿里乡村特派员所在县域着力发展能够激发女性比较优势的就业产业,包括发展灵活就业产业、非遗手工艺产业和文化教育产业,试图通过发展这些产业来充分发挥女性的比较优势,推动县域乡村振兴。
兴产业:推动灵活就业产业发展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由于数字经济的跨时空性,能够突破县域具体时间和空间对女性就业的限制,充分吸纳县域女性劳动力,因此,电商直播成为阿里乡村特派员助力县域发展的重点方向。一般来说,阿里乡村特派员会根据县情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方案,比如在农业资源富集型县域,打造产供销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在文旅资源富集型县域,着力发展数字文旅产业;在劳动力资源富集型县域,推动落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虽然阿里乡村特派员都是沿着这三类主要方向努力,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男女特派员因性别差异而在产业选择、项目推进等方面存在差异。相较于男特派员,女特派员具有强共情能力、强表达沟通能力、更敏感等特征,因此,她们更倾向于推动那些灵活用工的产业发展,不仅在县域内培育直播电商产业,也积极引入用工灵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首先,内培直播电商产业。近些年,直播电商成为一种新型电商模式,不仅为各类产品扩宽了产品销售市场,还能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具体细节,这对于那些农业资源和文旅资源富集县域是新机遇。为此,女特派员紧紧抓住直播红利期,充分发挥女性善表达、强互动等优势,积极培育县域女主播,发展县域直播电商产业,推动农产品向农商品转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在此基础上,女特派员以电商直播为切入点,搭建产供销全链路的电商生态,营造电商直播创业就业文化,通过建立县域电商产业生态带动当地留守女性就业。此外,女特派员还向县域引入阿里生态中的代播公司,通过培养和发展本地女主播为其他品牌代播,进而推动县域电商直播产业发展。
其次,外引灵活用工产业。整体来看,女特派员更能体会留守女性因照顾家庭而无法全职工作的难处,也能理解其既想照顾家庭,又想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心思,因此她们在欠发达县域着力发展那些不受具体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灵活就业产业,比如电商直播、穿戴甲、假发工厂、数字标注等产业。这些产业不仅契合女性兼顾家庭的需求,还为她们提供了可观的收入和保障(如五险等),阿里为重点县引进的大多数岗位都提供“五险”,比如平顺数字标注基地,目前员工五十余人,在这里上班的多是本地高中以上的年轻人,平均年龄27岁,工资每月3000元,公司给他们交“五险一金”。特派员林冬红幽默地说:“这是‘乡村白领’的工作。”
在河北张北县,当地县政府和阿里乡村特派员共同实施了假发工厂、客户体验中心等就业项目,这些项目因门槛低、无投入、工作时间灵活等特征,吸引了很多“宝妈”来工作,解决了当地三千多人的就业问题,使当地留守女性既能兼顾家庭和教育子女,还能挣得收入。
育文化:用数字化思维发展县域非遗手工艺
非遗手艺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既是稀缺的文化资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般来说,农村女性是非遗文化的实践者,因为在传统社会,诸如刺绣、纺织、编织和剪纸等手艺曾是女性的必修课,她们世代学习和传承,所以女性在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中发挥着比较优势。但是,由于手工艺制作费时费力,售价又不高,很多人不仅不愿学,学了也不愿意做,再加上这些手工艺多是小众消费,无法融入当前大众消费市场,不少非遗手工艺因无人继承而濒临失传。针对这些问题,阿里乡村特派员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和手工艺人,并支持这些手工艺人外出学习现代机器工艺和技术,推动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深入融合,进而创新工艺;同时,还充分借助平台力量和数据分析,助力县域非遗手工艺人链接阿里生态商家,推动非遗手工艺品商品化,实现其商业价值。这不仅让女性足不出户就获得收益,还激活了当地的文化活力,推动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青海平安县,“青绣”是当地的非遗手工艺,为了传承和发展该手工艺,非遗传承人王志桃辗转多个学校学习,学成后注册了“海东市平安区指间绣坊”,一边制作“青绣”产品,一边收徒弟授课。目前,绣坊有三十多个固定工人和一百多个散工,有的绣娘一个月的工资能达三千多元。2023年,阿里公益在为其提供一些订单的同时,还推动“青绣”和国内鞋类品牌合作,将“青绣”元素融入制鞋,制作带有“青绣”标识的鞋品,推动青绣的创造性转化。随着“青绣”手工艺的发展,周边留守女性和感兴趣的女性纷纷慕名加入,带动了一批留守女性通过“青绣”增加收入。
惠教育:助推乡村中小学全面发展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的乡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是阿里乡村特派员助力县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阿里乡村特派员会着力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教师质量两个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他们往往采用“企业-基金会-教育系统”的三方合作模式,在不同地区的试点学校打造乡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空间样板,并开展快乐创新的课余活动、家庭式宿舍生活管理;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他们一般通过开展“乡村教师计划”“乡村校长计划”等公益项目来提升乡村教师素质,激励有情怀有智慧的乡村教师和未来乡村教育家,助力有领导力的乡村校长。两方面建设将完善的教育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乡村,为县域培养人才和积蓄力量。
在具体帮扶中,究竟为乡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提供什么硬件和软件呢?这都需要阿里乡村特派员根据县域实际需求和阿里现有资源来确定,而女特派员所具有的细心、敏感和换位思考等特征,使其更能在细节中发现需求,在细小事件上找到契合点助力县域学校。比如,阿里公益一般会和地方合作建立寄宿制学校,地方政府修建或提供相应的住宿楼,阿里负责装修,为每一间宿舍设置木板床、书桌、柜子、阅读灯等,并聘请宿管老师,照顾学生们的生活,关心其心理问题。在整个项目不断推进过程中,阿里乡村特派员会和当地学校进行密切交流,在交流中,女特派员往往能够持续敏感地留意到学校需求,比如捐赠校服、图书、新课桌椅等。
“她”创业与“她”就业:家乡情结,助力本地发展
女性是创业者群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女性创业者往往能带来新的视角和创意,她们在创业过程中积极学习新技能,推动新技能的传递和扩散,同时还能作为榜样激励更多女性参与县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激发女性热情,促进本地女性自主创业
在阿里助力的县域,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少,再加上留守女性因照顾家庭而与外界社会接触少,她们不仅缺乏职业技能,也缺乏职业信心,就业能力相对较弱。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激活留守劳动力就成为县域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阿里乡村特派员为当地引进了一些工作时间灵活、地点灵活、对科技要求不高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能够兼顾当地留守女性因照顾家庭而无法全职工作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当地女性的活力,使其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县域发展中。一般来说,县域引进的灵活就业企业(如穿戴甲、假发工厂、服装厂等)会对员工进行培训,受过培训的留守女性在工作技能、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上会有较大提升。一些中青年留守女性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逐渐喜欢上了这个行业,会选择自主创业。从实践来看,由于女性更富有韧性和吃苦耐劳的特性,她们开的店面往往经营更持久,更有发展潜力。小丽是河北张北县美甲店的老板,20岁,她最早接触美甲行业是因为参加了阿里和当地服装厂联合引进的穿戴甲工厂项目的培训。经过3个月的培训,小丽逐渐喜欢上了美甲行业,找了专业机构自费学习了美甲理论、涂色技术、指甲保养及顾客沟通等技巧。学成之后,她与合伙人在张北县的商场中自营了一家美甲店,每月收入逾三千元。目前,小丽依旧在学习美甲知识和技术,通过网络课程提升个人技能。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小丽也对未来职业有了更长远的规划,她说:“等挣了钱,我想在更好的商场开店,如果可以,我还想开几家分店。”
念乡顾家,返乡创业女性激活本地产业
如前所述,阿里助力的县域一般有自己独特的农业和文旅资源,但因交通不便、缺乏渠道等原因发展滞后,很多人无法在县域找到合适的工作被迫外出务工,大部分外出者承受家庭分离的代价,人才流失也成为县域发展的主要瓶颈。近些年,随着县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数字经济的兴起,县域资源对接市场的渠道逐渐畅通,这就为吸引具有家乡情怀的人返乡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契机,尤其吸引那些在外打拼取得一些成绩的女性,以及需要兼顾家庭的女性。县域发展的新机会及念想顾家的深切情感推动一大批女性毅然决然返乡创业。
从行业来看,返乡创业女性大多从事农产品销售和加工、直播电商等行业。据统计,78.9%的返乡创业者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电商。她们从三方面努力:第一,提升产品质量,电商拓展销路。她们不仅在家乡建厂,还积极引入先进生产设备,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提升品质标准。第二,农产品升级。女创业者联合本地深加工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推动农产品向商品和精品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三,多方合作,完善当地的物流体系。这些女创业者除了提升自身生产能力之外,敢于积极向当地政府反馈当地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比如,物流成本高、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让政府准确把握当地产业发展中的急难问题,有的放矢地予以支持。孙永芳是吉林汪清县的返乡创业者,2017年之前,一直在外经商,2017年返乡后,开办了桃源小木耳厂。在当地政府和阿里特派员的帮助下,逐步建立电商运营模式。在经营过程中,她积极参与优化物流体系,改变当地传统的种植方式,率先开发和引进全自动化木耳菌包生产线。2023年,在阿里乡村特派员推荐下,桃源小木耳厂成为盒马供货商。为了帮助菌农种植出符合盒马的高品质木耳,桃源小木耳厂成立公益部,选派专人到村进行一对一辅导,提高木耳质量。2023年,公司营收额达到1.4亿元,带动600农户就业增收,孙永芳也因此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
总体来看,返乡女创业者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致力于县域产业发展,不仅使其能兼顾家庭和个人发展,更是为故乡发展贡献力量。
耐心学技能,争做女性“新农人”
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销售渠道闭塞和收益较低,因为农产品传统的销售方式多是通过线下市场或者中间商代卖,农户缺少溢价能力,进而出现“谷贱伤农”、农产品滞销等现象。然而,这些问题随着直播电商产业的发展而有所改观。直播电商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也充分激活了农村妇女善表达、善交流和善互动等特征,推动农村妇女从农业生产的幕后工作走向农产品销售前台。很多农村妇女架起直播架、当起了主播,卖起了农产品,她们认真学习直播技能、沟通技能、视频拍摄、剪辑视频、编排策划等技术,逐渐从传统农民转变为直播电商创业的“新农人”。她们从最初在镜头前的羞涩腼腆、生涩卡顿,慢慢发展到在直播间内口齿流利、幽默风趣和人气爆棚,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农民主播,不仅能自产自销,还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农产品销售。一些女主播为了保证货源,提前和周边农户签订供货协议,女主播负责销售,周边农户负责种植,逐渐形成了产供销的小生态,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总之,电商直播不仅让农户通过自主创业增加了个人收入,而且推动了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为当地创造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践行社会责任,外来女性助力县域产业发展
在阿里助力的县域,除了本地女性外,外来女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将自己的产业落到中西部地区,试图通过专业化投入放大自己的职业价值,进而惠及县域发展,提升县域社会的公共福祉。这些女企业家一般会将其产业链条中的部分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县域,并根据县域实际情况针对性投入,一来减少用工成本,二来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三来传播现代产业理念,孵化当地产业力量,活跃当地经济。外来女性之所以到中西部县域投资,多是因为政府的优质配套设施、阿里的邀约,以及其社会责任担当、公益心态和济世情怀。作为女性的她们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共情能力,更能够体会县域产业所连带的千万家庭和生活,所以,在其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她们积极践行公益情怀和企业责任,投身于脱贫县域的发展中。当然,从长远来看,外来女性也会因其热心于公益事业而树立更好的公众形象,进而获得更好的经营环境和更多的资源支持。河北青龙县为了发展当地的产业,联合阿里引进了具有丰富电商从业经验的王爽,推动成立当地第一家专业电商直播基地——盛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创了代播模式。在一年时间里,该公司不仅组建了专业运营团队,还培育了本地30名直播人才,顺利执行了“淘宝618”“双11”等近30个品牌商家的直播。2023年,该公司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及河北对外经贸学院达成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择优录用为正式员工。盛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爽说:“希望盛誉文化传媒能为校企合作打造下坚实基础,也希望培养更多优秀的本地女白领。”
“她”发展:共情合作,助力女性全面发展
“她”发展是指女性之间互助合作,进而实现工作、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具体到阿里助力的县域,是指县域七类女性群体之间围绕产业、技能、就业、文化等各方面展开的互助、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些合作不仅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还能推动县域社会文化的发展,更能促进县域女性的全面成长,最终互融互促,推动县域全面发展。
“她们”合作,共同成长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看到,女性在阿里助力的县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以县域干部和阿里乡村特派员为中心,留守女性、本地创业女性、返乡创业女性、女教师及外来女性等共同参与的县域发展格局,并营造了“传帮带”的实干氛围,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中有三对核心关系:
第一,县域干部和阿里乡村特派员的密切沟通,同频共振促发展。在阿里助力的县域,阿里乡村特派员积极参与县域发展规划制定的项目实施中,就项目实施提出建议和想法。一般来说,阿里乡村特派员的工作是围绕县域核心工作展开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特派员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阿里的资源及县域特征及时提出一些新项目和发展方向,并与县域干部进行讨论,对于好的项目,县域干部也是无条件支持。尤其当女特派员遇到女干部,由于她们情感体验相近,更能产生共鸣。一位女性干部说:“我和阿里乡村特派员交流很多,尤其我们都是女性,交流的方面更加广泛,可以说是无所不谈,很多好项目都是我们闲聊出来的,聊着聊着就出来了。”县域干部和特派员的通力合作减少了彼此间的沟通成本,保证了各项项目顺利落地,也恰恰是她们的同频共振,带动了一大批女性致力于县域发展。
第二,女特派员和“女带头人”教学相长,彼此激励。女特派员手把手教县域女性带头人如何做电商,如何直播等等。女特派员也能深刻体会到这些女创业者的不容易,原青龙县特派员刘琳说道:“其实,女创业者挺难的,她们既想干出一番事业,又想照顾家庭,陪孩子成长,但兼顾都很难,这中间的心酸只有她们知道。我也是个女的,我更能体谅她们。”由于女性的共同经历,她们更能在教与学中形成亲密感情,助推事业。
第三,“女带头人”和留守女性,她们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被县域政府和阿里乡村特派员培养起来的“女带头人”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公益情怀,自己发展起来后,也希望带动其他村民,这一方面是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女带头人”也更能体会留守女性的处境和情感,“她带她”成为共同致富和共同发展的主要方式。她们在干事创业中深入交流、密切合作和相互体谅,在产业发展中全面成长。比如张北特派员刘云飞作为来自农村的女性,能深刻理解乡村女性的处境和就业上的困难,成功促成假发行业龙头企业瑞贝卡与当地服装厂的合作,在当地建立假发、穿戴甲工厂,帮助当地留守女性通过假发编织培训实现就业。
带“她”公益,共同发展
“她”力量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县域需要保护和关爱的对象。虽然在县政府和阿里乡村特派员的助力下,“她们”中一部分群体提升了职业技能,增加了就业机会,但依旧面临着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责任,对这些关系处理的好坏不仅关乎其家庭稳定和孩子成长,也关乎“她”的心理健康。另外,还有一部分“她们”因病、因残等原因返贫,且无法工作。因此,关爱县域女性,解决她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及其孩子健康成长就成为县域发展的重要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阿里公益联合县域政府从女性和儿童两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关注儿童健康成长。2018年,阿里公益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动“童伴妈妈”项目,试图通过培育乡村女性来关爱和保护乡村儿童,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确保儿童福利服务递送最后一公里。其次,关注女性健康。在阿里助力的县域,女性健康常常因其家庭收入有限而被忽略,对此,阿里公益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启动“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以“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为宗旨,开展义诊咨询、健康教育、妇科病检查、转接孕产妇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截至2023年底,通过“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为17个省捐赠75辆医疗救护车及车载医疗设备,约43.9万人次受益。
结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已然成为县域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激发女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关乡村的全面振兴。在阿里助力的县域,地方政府和以阿里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致力于激发各类女性的相对优势才能和特征,探索出以女性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模式,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种典型路径,即“她”助力、“她”创业与“她”就业、“她”发展三种路径。其中,路径一为“她”助力,主要通过赋产业、育文化和惠教育等方式来促进县域女性优势产业的发展;路径二为“她”创业与“她”就业,引导女性充分发挥其更强的家乡情结、公益情怀和社会责任等特质,在县域积极创业,为本地注入新发展活力;路径三是“她”发展,引导女性共情合作,通过“她们”合作、带“她”公益等方式推动县域女性的全面发展。通过上述模式和路径,县域“她”力量不断涌现、强化和再生产,有效地推动了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
何晓斌:必赢贵宾会3003am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
孙枭雄:必赢贵宾会3003am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黄慧:必赢贵宾会3003am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高菁阳
来源:《清华管理评论》2024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