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赢贵宾会3003am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每月一读——《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2014-09-28
阅读:

《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著,靳婷婷译

中信出版社

 

在现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人们通过对海量信息的筛选与过滤而得出的决策貌似越来越精准,且对人们行为模式的预测也越来越准确;过往那些困扰我们的由于信息缺乏或者信息寻找不经济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从理论上说可以不断减少。不假思索的决策或者拍脑袋的决策,在主流决策理论中被认为是负面意义的,但本书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Malcolm Gladwell)却反其道而行之,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直觉或者说不假思索的决策是更加准确的。

生活中的决策无论好坏,我们究竟是如何做出的?为什么有些人的决策能力令人称绝?在本书中,格拉德威尔阐述并解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他通过多样化的个案,诸如快速约会的过程、流行音乐的运作以及无辜黑人遭警方枪杀的疑案,彰显了一项重大发现:人们在一眨眼间做出的决策,其内涵远比表相来得复杂。

格拉德威尔援引最新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影响决策优劣的关键,并不是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多少信息,而是我们全神贯注的专注力。作者在各个例证之间纵横挥洒,展现了其精湛的才华。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出生于英格兰,成长在加拿大,是一个有着牙买加血统的美国人。他是《纽约客》的怪才作家,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快公司》称其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格拉德威尔于2011年6月获得加拿大最高荣誉“加拿大勋章”,其作品《引爆点》和《异类》都是畅销书。在他的写作中,融合了科学、社会学及流行文化并通过原创、清新、有趣的故事来呈现,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带领我们进入他的眨眼之间的。

 

序言 别扭的雕像

故事从一家名叫盖蒂的博物馆要收藏一尊公元前6世纪的大理石雕像开始,毫无疑问,博物馆方面需要做大量调查来鉴别这尊雕像的真伪,最终他们聘请了一位地质学家。这位地质学家使用高清立体显微镜,花了两天时间来检查雕像的表面,接着从这尊雕像上取下一块小样品,并对其使用一系列的科学仪器与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此雕像使用的材料是白云质大理石,这种大理石来自希腊萨索斯岛上一个名叫瓦锡角的古老露天采石场,并且雕像表面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方解石。这位地质学家告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因为白云石转化为方解石所用的时间需要成百上千年之久。换句话说,这尊雕像历时已久,绝非近期制造的赝品。盖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心满意足,于是在展开立项调查的14个月后,他们一致同意买下这尊雕像,并于1986年秋季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但是,这尊少年雕像有点儿问题,它看上去不太对劲。第一个指出问题的是该博物馆理事会委员中的一名意大利美术史学家,在被邀参观这尊雕像的时候,他的目光停留在雕像的指甲上,虽然一时间难以名状,但他发觉这指甲看上去颇为别扭。第二个发现问题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希腊雕塑家哈里森。哈里森在面对这尊雕像时油然而生一种预感,一种什么东西不大对头的直觉。之后,众多专家们都发出了疑问。几位全球最权威的希腊雕塑专家仅仅通过目测和“直觉产生的厌恶感”便得出了一个与盖蒂博物馆聘请的律师及科学研究者完全不同的结论,到底孰是孰非呢?最终真相逐渐显现出来,这尊雕像是个赝品。

专家们对这尊雕像短短两秒的一瞥,就比盖蒂团队整整14个月的调查研究还深刻。

 

第一章 薄片理论:小知识,大不同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笔迹”,即一种在不经意间自动显现的明显特征,因而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读懂或破译婚姻的密码。因为无论是简单如敲出莫尔斯电码,还是复杂如与人结为连理这样的大事,都有其可以识别且稳定如一的规律。

故事发生在位于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戈德曼的爱情实验室里,戈德曼认为两人之间的关系中有类似于“笔迹”一样的东西。他们把一对志愿者夫妻放入实验环境,并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录音与录像,然后通过一套代码系统,分析这对夫妻多年之后离婚的可能性。这套代码系统共有20个对应的词组,而戈德曼只关注关键的四组,即戒备、一言不发、指责和蔑视,而且蔑视是重中之重,只要一方有这个因素,这对夫妻的离婚就注定了。作者将这种分析方法称之为薄片分析法,其实这与我们潜意识的运作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匆忙决定或灵光一闪之时,我们的潜意识与戈德曼使用的是同一种方法,即仔细审视当前情况,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细节,并将火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

如果你需要雇佣一个人,在了解他的简历、知道他的必备资历之后,你更想知道的是他是否就是合适人选:工作是否努力、是否诚实、是否勇于接受挑战。那么你是通过不断接触,例如吃饭、谈天、一起看电影等花费时间精力比较多的方式进行?还是突然到他的寝室随便花上半个钟头看看?哪个方法能更好地了解他呢?答案就是到他的寝室去看看。

 

第二章潜意识密室:瞬间决断的秘密

你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心理世界的仆从,精心照料着你思维生活中微妙的细枝末节,密切关注着你周围发生的一切,竭力确保你能够随机应变,同时给予你足够的自由空间,以便将注意力集中于亟待处理的事宜。

作者通过讲述诱导实验以及闪电约会的节目故事,揭示出我们潜意识的强大作用。

我们都拥有两种思维,在显意识受阻时,潜意识却在一刻不停地观察着房间,筛选可行的方案,并处理着各种线索。一旦线索出现,潜意识便坚定不移且悄无声息地为我们指点迷津。

 

第三章沃伦·哈定假象:我们为何会对高挑黝黑的俊男倾心

身为人类,我们运用闪念和直觉的能力可谓炉火纯青,不仅能牢记某人的面容,还能在灵光一闪中就解出一道谜题。但是所有这些能力都是极其脆弱的,顿悟并不是一只安住于脑中的灯泡,而是一盏一吹即灭的风中残烛。

“沃伦·哈定假象”揭示了快速认知也就是薄片分析法的阴暗面,这个阴暗面也是激发大量偏见与歧视的罪魁祸首。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一瞥之间所获得的对事物的理解,有时候比长达数月的研究还要深入。但我们同样应该意识到,瞬间产生的认知也会成为我们误入歧途的幕后黑手。作者通过讲述内隐联想测试,揭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我们的潜意识观点好像与意识层面上的观点全然不符。

 

第四章保罗··里佩尔之大获全胜:为自发行为定框架

瞬间决断之所以能在瞬间做出,是由于它的简洁明了。如果想要捍卫自己瞬间决断的能力,我们就得采取措施,化繁从简。

故事从介绍保罗•范•里佩尔开始。里佩尔曾经参加过越南战争,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官。2000年的时候,国防部的高官找到退休的里佩尔,请他担任一场演习的敌方总指挥。这个被称之为千年挑战演习,其设计场景是一名叛军军官脱离了其位于波斯湾附近的所属政权,并扬言要将整个区域置于战火之中;他拥有可观的军事力量,手下的士兵出于宗教和民族因素对他忠贞不二。美军及其同盟军被称为蓝军,而敌军被称为红军。

在这场千年挑战演习中,蓝军拥有了史上任何军队都无法匹敌的战略资源,但是演习结果确是红军大胜。红军完全没有按照蓝军预想的方向出牌,他们依靠直觉打得蓝军措手不及。里佩尔总结到,理性分析和直觉判断没有什么可比性,二者并无好坏之分,但如果将它们用在不适当的环境里,那可就不妙了:你的机枪连被困在敌人的机枪火力下动弹不得,而你的连长却召集大家说要等上级指示,这简直就荒谬透顶了。

 

第五章 肯纳的窘境:如何了解人们的需求

当我们在某一方面修炼到登堂入室的程度时,我们的品味会变得愈发专业精深、愈发让外行难以理解。也就是说,只有专家才能对自己的反馈信息和看法负起责任。

故事由一位名叫肯纳的歌手而起,虽然圈内人认为他有天赋,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肯定会拥有听众,但是市场调查的结果却很惨淡。为了取得在电台播放的机会,他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在大众中的人气,无奈这种证据并不存在。作者还引用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的竞争故事,可口可乐为了应付百事可乐咄咄逼人的进攻,通过市场调查和盲测开发了新可乐,之前的调查都显示这个新可乐是多么的受欢迎,但是当产品真的上市后,其结果却是惨败,可口可乐再次回到自己的经典可乐的老路。想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的想法,有时候是很天真的。

 

第六章布朗克斯区的七秒钟:心智解读的精妙艺术

误读他人心思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是造成无数政治分歧和误解伤害的罪魁祸首。然而,由于这些洞悉他人心思的失误是如此短暂和难以捉摸,我们并不知道该对这些错误做何理解。

作者讲述了一个一群警察由于误判而开枪打死一名无辜者的故事,其实这种错误并不少见,误读他人心思的事情时有发生。

 

作者将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发挥到极致,为证明直觉或者潜意识在关键时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他引用了大量的故事以及心理测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不要掉进依靠直觉的陷阱之中。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许多直觉的产生正是源自日常经验的积累,以及平常我们的观察和思考,并在无意识之间给我们提供帮助。只依靠动物的直觉而非人类的思考与学习,我们不会取得如今的人类文明成果。

 

 

图书情报中心 张力军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