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清华01IMBA张黎科00IMBA于彤夫妇
张华光赵新亮邢志杰
人生中,无论旅游,还是创业,其实都是“在路上”。
在清华路上
问及当年为什么考清华,夫妇俩出奇的相似,都是因为寻求突破,喜欢清华,“在清华里转了转就爱上了清华,选择了MBA”。
张黎科报考MBA前在交通银行洛阳分行做IT技术支持工作,经过了两年的平静生活之后,希望能够得到一点转变和突破,面对清华和北大两个选择,仔细的了解和实际的考察使他最终选择了清华,“因为清华更合适,更喜欢清华的风格”。
张黎科形容自己,是一个“做决定一般会考虑一段时间,但一旦决定了,行动起来非常快”的人,他5月开始了解清华MBA项目,直到9月决定报考,考虑了4个月,然而从决定考清华到递交辞职报告只用了一天,辞职后的第三天就离家赴京,尽管交行方面再三挽留他,甚至把全家人请到单位做思想工作。
于彤也是如此坚定的寻求突破和转变,不同的是,她是先来北京考托考G准备出国的,申请到学校却被使馆拒签之后,不甘心回到原来供职的山东一家信托公司,出于散心的目的到清华转转,就喜欢上了这所学风凝重、秀丽整洁的名校,报考了志在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的IMBA。
两个背景相似、想法相同的人就这样先后走进了清华园,于彤还是高张黎科一年的师姐,然而,两个人都沉浸在清华繁重的学习中,为人生的理想脚踏实地的奋斗着,尽管相识,却并没有马上擦出爱的火花。张黎科要依靠MBA成功的实现从技术人员到管理者或者商人的人生转型,而于彤,则是在自己最喜欢的金融方向上跑得更欢了。
两年的MBA学习生活,或许并不能给人以翻天覆地的改变,身在其中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反而是离开后,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了MBA的价值。张黎科这样形容MBA带给他的帮助,“清华MBA课程压力大,要求很严,而且都是英文上课,很多课程以前又没学过,这就使得大家不得不把功夫落到细节上去。细节反而是一个很好的过程,大家都低头走路,不知不觉中灌输了一种做事的风格和感觉,毕业时间长了,用不到的知识可能忘掉了,留下的风格和感觉却愈加凸现,也许这就是清华的特色和文化吧。”
“在创业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资源的紧缺,受时间、资金、人力等等各种条件约束,很多东西必须要落实到细节上去执行。执行不光是一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特别是处于不利因素下,更要脚踏实地,摒弃浮躁。通过在清华两年的锤炼,形成的做事习惯,使我在能力和心态方面都落实到细节上。其实MBA在智力和能力上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心态。现在创业正得益于以前在心理上的磨砺。”
于彤也觉得MBA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在于心态,她觉得学完MBA之后,可以使人能够跳出工作想到更多的问题,寻找到工作的乐趣,更加学会思考工作之外的乐趣、人生的乐趣。工作中总会有自己不能控制的情况,MBA教育对能力的提升和对心态的改变,使得她学会了发现和释放自己的潜在需求,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之路——“不得已”越来越少,自由的心灵释放越来越多。
也许,正是这种种心态的锤炼,成就了日后的滇藏之行和创业之举。
在滇藏路上
2002年,师姐毕业了,要去美丽的西藏高原,师弟说也要去,不曾结伴同行,却相遇在圣洁的拉萨,不知道是上天还是某个人的安排。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特殊地方留下的特殊回忆,2004年年底,在工作中无法寻求到再一次突破的张黎科,选择单车穿越滇藏作为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战。
“早晨7:40起床,昨晚快一点才睡,不想叫醒小二,可他却跟着起了,非要把我送到古城门口,像一个多月前,在这儿接我。
出城前又去了趟邱大叔的店里,买了闸皮和绳子,后来这两样在路上都很管用。路向东南,回头看玉龙雪山笼在云雾中,如同我的心情,不好不坏。但不管怎么说,等了这么多天,终于上路了,生活在这一刻被划成两段,互不重复,一往无前。”
(摘自张黎科《Yaklaotu滇藏游记》的开头“Yakroad出发”)
38天,从云南丽江到西藏拉萨,1800多公里,一辆单车,一个人。无论如何,真是很难把眼前这个文质彬彬,戴着眼镜的人与这样一次艰苦的冒险联系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想去华尔街的人跑到了滇藏线上,希望能够找到比城市生活更有价值的目标。
“(过白茫雪山时)第三天趁天晴上山,但走了十公里又开始下雪,山路用碎石铺成,上面尽是冰雪,只能推行,但地面太滑,有时一用力,车没动,人却向下溜。走的异常的慢,平均每小时不到3公里。下午两点开始风雪加剧,能见度下降,只能看到十米左右。三点半的时候有辆吉普车开过,好心的司机停下来对我说:“你会冻死的,我们拉你过去吧。”我很自信的谢绝了他的好意,但后来想想只能说自己无知和愚蠢。
……
钻进帐蓬时,自信、勇气全都没了。狂风把帐蓬吹的一边倒,感觉随时都会塌掉,我一手抓着帐杆,一手撑着迎风面,死命的顶着,不知道管不管用,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它要倒了,我就完了。头已发麻,胃开始感到恶心,心跳的并不快,但很重,一下下的往外蹦。冷静,冷静下来,我不断的对自己说,但恐惧像决了堤,无法控制。不知道要找谁,但我还是打开了手机,想找些希望,联通的信号让我狂喜,但那是假信号,只一转眼便又断了联系。
……
风小的时候,我就坐着,胡思乱想,充满不安。最多的是后悔,后悔为什么不坐那辆车过山,那我此时就已经在德钦的旅店中安稳的睡觉了,可以随时喝到开水。我开始怀疑自己拒绝的动机,虚荣?倔强?钱?还是反应迟钝?我甚至开始怀疑这次骑行的目的。如果就样结束,一切都毫无意义。后悔和怀疑助长着恐惧。每一阵风吹过,每一次头痛,每一丝寒意,都让我紧张不已。不知道该干什么,但无所事事更难过。明明很疲倦,但却睡不着,只好摸出电筒,拿出笔记本,想写些什么,但最终写下的,却只有三句话:‘风像火车一样的吹过;我感到害怕;一个人面对自然。’
过去已近三天,但看着这些话,依然从身体深处泛出刺骨的寒意。那个夜晚很冷,很长,也让我很恐惧。信心、勇气和希望都曾在瞬间消退,狂暴的风雪把我对寒冷、饥渴和病痛的忍耐都推到了极限。而更大的折磨来自于黑暗中一个人面对自然时的孤独和失去希望后的恐惧。强烈的印象是头顶的帐蓬在狂风中扭曲变形,寒气像潮水一样从帐下的雪中涌起,身体慢慢僵硬,头发涨,嗓子干痛。但那十二个小时究竟是怎么过去的,现在想想十分混乱,昨天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去回忆、捕捉那晚的感受,可也许是事情离的太近,虽有无数的细节,但纷乱。到底这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现在无法断言。唯一能确认的是在我身体的最深处有一种力量,是它召唤我离开城市走进群山,也是它在我即将崩溃的时候发出光亮,让我敢于鄙视自已的慌乱,痛击自己的软弱给,我站起来的尊严。”
(摘自张黎科《Yaklaotu滇藏游记》之“Yakroad白茫雪山”)
高原、雪山、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只有三分之一的平整马路,这条线路的艰苦可想而知,然而,想法走在了身体的前面,张黎科最初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坚持到拉萨,但还是决定试一试,最后,他成功了,瘦了30斤。
“迎接我的是拉萨的尘土。在城里我有点转向,最后的目的地是吉日,但还是先到了布达拉广场,转了一圈,再转回吉日。
进门时看到有人蹲在楼梯口晒太阳,仔细看原来是馆长,两年前来这时他就住在这儿,因为住的久被称为馆长,当时对他存的印象是每天早晨起来拿本金刚经发呆,或者坐在长椅上晒太阳。现在见他还是那副样子,两年的时间感觉不过是上午推了车出门转悠,吃过了饭下午回来睡觉那么简单。
此行会怎样结束没太想过,但这是个我能想到的最奇特的结尾,我想用生活的真实赶走我生命的不真实,而生活却笑不言声,只轻轻一点,做出一副意味深长的样子后又悄然不见,留下我独自默默的坐在院中的石头上,看着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呆呆的变成了一棵向日葵,不需想象,只爱阳光。”
(摘自张黎科《Yaklaotu滇藏游记》结尾“Yakroad回到拉萨”)
成功的完成穿越,离不开优秀而贴心的后勤支持,张黎科在滇藏路上翻山越岭的时候,于彤也正在事业路上披荆斩棘。毕业1年后,她离开了第一个东家——渣打银行,转投基金行业,加入中信基金。此时正是中信基金公司成立不久,第一只基金初创发行的时候,公司里的同事对于基金发行运作都没有太多的经验,尤其是在中国的基金发行业务,很多还在摸索当中,于彤就与同事一起讨论,开展头脑风暴,寻求最佳的营销方法,最终,他们的基金发行非常成功,达到了120多亿的规模。
在创业路上
“若不是有些字在,现在凭空去想,走过的路是无数记忆的碎片。一棵树,一座山,飞转的经轮,落雪的农田,一片片,聚之不得,挥之不散。还好多少有点滴记录,虽也散乱。
也许是心还在走,笔未曾停,一切还在某时某处积藏,无法表达。对我而言,生命在于体验,生活在于态度,人生在于表达。不敢奢望这段路能将我改变很多,但它的确给我了一些希望。也许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天我都无法看清自己,战胜自己。但我希望能一直走在达成这梦想的路上。”
这是张黎科在自己的游记中后补充的话,也许也是他准备创业的心路思考。2006年元旦,他离开了国内最大的一家户外用品零售商三夫(sanfo)公司,开始创业,用张黎科的话说,就是发现自己“对冲锋衣(一种用于登山等户外运动的功能性外衣,具有防水、保暖、透气、结实等功能性设计)的兴趣,不如穿上冲锋衣冲锋的兴趣大”。
卡瓦在线(http://www.kava.net.cn/)就是目前张黎科最激动的冲锋。卡瓦(Kava)的本意是太平洋小岛上的一种植物,具有缓解焦虑,放松心情的功能,代表自由,希望;卡瓦格博是梅里雪山的主峰,代表互助,友情。卡瓦也是西班牙一种著名葡萄酒的名称,代表激情,快乐;这些含义秉承了网站“自主,有用,好玩”所衍生出来的“自由,友情,快乐”的核心价值,也体现旅游轻松愉悦的追求。Kava的名字由此而来。
创建卡瓦在线的想法源于张黎科对旅游和自助旅游独特的思考和认识。
“最初想做这个网站的人都是喜欢旅游的人,觉得旅游应该是一种和心情相关度非常高,很个性的东西,应该是一个自己主导的行为,是一个参与和表达的过程。但目前最常见的旅游服务还是一种家长式的指定内容旅游,把旅游当作一种普通商品,就像可乐,卖给顾客,就不再关心顾客喝完可乐后的感觉和反馈。于是特别爱好旅游的人就会选择自助旅游。
自助游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慢慢渐进的过程之中,目前的自助旅游多半还是类似自虐的方式,而在国外,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不仅仅青年人可以自助游,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可以自助游,而这种参与群体的不同、旅游内容和效果的差异完全取决于服务的水平,国内目前的自助旅游服务水平还很低,大大限制了自助旅游的规模和层次,这就意味着有很多市场机会。”
于是,张黎科提出了一个从人到信息,再到服务的发展思路。
“旅游很容易让人产生表达的冲动,如拍照、写成文字、告诉朋友,都是表达的方式。而卡瓦在线利用维基(Wiki)技术,让访问者一起参与分享和建设的过程,致力于建立一部全面、准确、及时的世界旅游指南,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
Wiki是一种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简单的说,也就是可以让很多人共同在网上写一篇文章的工具,可以帮助参与者越过HTML语言编程语法的障碍,象简单的电脑录入一样专注在写作上。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就是修改网站页面上的内容,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并不断完善某领域的知识。
不同于对内容发表人水平要求很高的BBS和博客(blog)系统,Wiki通过技术平台将精华的东西进行萃取,统一形成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每个人只需要贡献一点点自己知道的独特信息,就可以整合成完善、全面、精粹的知识宝库,内容比专家的研究发现更丰富、准确和系统,就像一个神奇的按钮,每个人只要轻轻的按一下,转身一看,就会发现一栋大楼已经盖起来了。
而旅游信息恰恰是最适合采用Wiki技术来搜集整合的,因为旅游信息一般都是客观、海量而又频繁变动的。通过卡瓦在线这个平台,聚集起热爱旅游的朋友,共同分享经验和知识,内容就会越来越全面准确及时,反过来,全面准确的信息又会汇集更多的人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正向循环。而且这些参与者都会有特别的成就感,会不断关注网站信息的变化,使得Wiki网站更具粘性,更加凸现商业价值。
卡瓦在线刚刚运行2个多月,信息就已经达到16000多条,800多万字,六七万张图片,而且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即使所有的景点条目都已经做满了,信息增长速度会放缓,信息的质量仍会不断得到改进提高,而且会根据现实的变化实时更新,这正是Wiki技术的魅力所在。不同于BBS、博客,其价值在于增量,就拿访问率最高的徐博客来说,只要三个月不写,点击率会快速下降;而Wiki的价值在于存量,在于质量不断提高和总是贴近实际变化的存量内容。去年,全球最著名的Wiki技术网站维基百科(Wikipedia,http://simple.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访问量全球排名第32位,今年已经上升到16位。博客是2004年的网络十大应用,而Wiki是2005年的十大应用。
在信息量和人气都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我们就可以顺势推出自助旅游服务,利用我们精确到某个宾馆有几个房间、哪个房间最干净、视野最好的信息,整合旅游服务机构,提供旅游信息查询和中介服务。”
谈到卡瓦在线,谈到自助旅游服务的发展方向,张黎科就充满激情,滔滔不绝,身体微微前倾,眼睛里闪出不一样的光芒。
“我们有三年规划,结合旅游的特点,针对自助游爱好者,他们需要信息、同伴,需要交流的虚拟社区,我们的Wiki信息会一直免费,还会开展交流平台方面的免费服务,随后可以推出移动博客、移动信息查询、旅游中介服务等业务,网站只能提供事前、事后的查询,而我们可以提供旅游中的实时查询,利用我们建立起来的全面、及时、准确的旅行百科,发展成为体会自助游一站式服务的专业旅游网站。”
创业激动人心,目标高远,行动还得落实在具体细节上,创业之初,会涉及到公司注册、审批、程序开发、信息搜索、寻找资金和人力等很多环节,必须从一个充满热情的简单状态完全进入到一个非常细节的工作中。张黎科形容,每天有三种工作状态:上午去银行排队,到政府办手续,遭白眼挨呵斥;下午与技术、产品、营销人员一起探讨网站的发展方案和实施细节;晚上头脑风暴,与朋友探讨旅游和互联网发展方向以及风险投资的偏好。每天都要经历这样一个从具体到宏观,从体力活到脑力激荡的过程。
具体事情可以一件件的做,而创业路上必须面对的一次次的打击和否定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坚持了。其实,在创业想法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就曾经遭到所有朋友们的一致否定,张黎科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这些否定,“一个新事物,超过10%的人都认可你的想法,却没有人在做这件事,这反而不正常了”。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心,保持根本思路不变,逐渐调整方向,享受着从被否定到被承认的过程。
“创业初期坚持住,保持努力向前的状态,比执行和思考更重要,信心保持一天就有一天的效果,保持一个月就有一个月的效果。要与你的创业伙伴和工作团队互相鼓励,要告诉你吸引和招聘来的人才,我们正在做什么,将来会做成什么样,让他们对公司产生认可。员工只有认可,才会投入,投入才有可能出成绩,否则成功无从谈起。”
“面对风险投资更是如此,在与风险投资公司洽谈合作的时候,经常要从什么是互联网说到自助旅游市场,再到未来的发展战略、盈利模式。风险投资有充裕的资金和融资经验,但并不了解网站的技术原理和业务前景,必须针对投资方的要求,做各种各样的计划和报告,在半个小时内把事情讲清楚,当时觉得非常累,但也非常有意思,感觉自己就像个橡皮筋一样,需要不断的拉伸。”
张黎科同样秉持自己坚持和自信的态度,面对千中取一的风险投资,被否决了也不气馁,解决疑问、修订计划、完善想法,与投资方不断联系,不停的要求资方听取创业团队的想法,第一次不明白,就讲第二次,第二次不接受,就介绍第三次……依靠信心和坚持来加深自己和资方的相互了解、对项目的共同认可。
迎风而上,就像当年面对白茫雪山山口的风雪,张黎科的坚持得到了回报。网站现在已经发展了60多名兼职编辑,其中还有几位当初根本不喜欢旅游,现在却为网站的每一点内容提升而激动;而且网站已经得到了初始投资,正在与风险投资洽谈第二轮更大规模的投资,风险投资在选择他,他也在选择风险投资,“比资金更重要的是观念的一致、能力的互补,我们欢迎任何能够优势互补的投资人,但不会只是为了钱而随便接受新的股东加入”。
张黎科又一次的坚持与成功,背后还是离不开那个最支持他的人。于彤此时已经加盟海富通基金公司,担任北方区总经理,负责北方区的整体市场拓展,也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并通过坚持和努力,渐渐寻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状态,在她喜爱的金融领域更加游刃有余,不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获得了更大的工作乐趣。
谈及创业的压力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她说感觉比张黎科上班的时候还要好,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想法、做事方式,共同在经历一个“激动人心的过程”。“讨论网站前景和发展计划的时候,会越说越激动,激动得睡不着觉”,两个人也会发生争执,于彤形容“那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吵的房顶都快掀掉了。在未知因素很多的时候,冲突可能很严重,而且往往会偏离事情本身,所以要建设性的看待冲突,认识到冲突和争论不可避免,吵过之后不影响其他事情。”
谈到创业的风险,他们更是有一个共同的态度——“存而不论”,面对必然的风险,更关注过程的收获和工作细节,做好走弯路的准备,保持前进的方向和信心。有人竞争怎么办?有人模仿怎么办?“我们不怕别人来模仿,模仿者可以拷贝信息,但背后的团队是无法复制的,不断提升信息数量和质量的能力是无法复制的。而且,有更多的人一起来推广Wiki技术,一起把自助旅游服务市场做大,我们更欢迎。”
在人生路上
张黎科是实实在在的创业,于彤作为地方市场负责人,实际上也是一种半创业状态,这使得他们都满足于目前的定位和状态。在创业路上,更是在人生路上,他们正处于一种充满热情的24小时上班状态,享受着“细节的沮丧,总体的乐趣”。
“工作的乐趣在于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得以实施,人生的乐趣则在于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挥自己的价值。自己喜欢什么,不是想明白的,而是做明白的。真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能阻挡,不要害怕失败,没有失败说明没有做过努力和尝试,要冲着失败挑战,全力以赴的失败一次要比畏首畏尾的成功五次价值更大。要敢想,敢干,敢失败,敢成功。有一句话,叫‘do the right thing in the right way’,往往大家都过于关注副词‘right’,反而忘记了动词‘do’,不做怎么知道对不对。总是在想,结果就心虚了,越想什么是对的,离对就越远。告诉自己一声‘我是二皮脸’,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就像创业一样,成功的秘诀就是‘死磕’。不要怕摔倒,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开始,每个开始都走过一次,就不会没有第二次,而且,第二次一定比第一次做得更好。其实大家都不缺乏准备和技巧,缺乏的就是推动想法向前的勇气,要相信,清华磨炼出来的人,都比较皮实,不怕挫折和失败打击的。把自己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的时候,人才是最美、最感人的。”
回顾自己和身边同学几年来的职业生涯,于彤最大的体会就是要从兴趣出发去做选择。
“找工作一定要把自己放到目标职位上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喜欢,兴趣是第一位的。大家在学校的时候,都还没有很清楚的定位,刚一毕业,工作不一定是自己适合的,而且一般都要从基础做起,就会有焦躁感,要调整心态,做好每一件事,寻求信任,找到负责一摊事的感觉和乐趣。往往发展比较快的,就是那些重视细节,踏实肯干的同学。”
张黎科和于彤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正充满信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在人生的路上,迈向成功。
(必赢贵宾会3003amMBA同学会品牌发展部“访MBA足迹、展经理人风采”活动供稿)
附录(非采访稿内容):
采访时间:5月28日晚7点-10点
采访地点:必赢贵宾会3003am经管学院舜德楼大厅
被采访人:
张黎科(北京卡瓦在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创业))
于 彤(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市场业务部机构销售北方区总经理)
采访人:张华光、赵新亮、邢志杰
被采访人简介:
张黎科-2001 IMBA
张黎科原在交通银行洛阳分行做IT技术支持工作,2001年进入清华经管学院与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开办的IMBA项目学习,2003年毕业后进入西南证券负责投资分析工作,2005年年初完成单车穿越滇藏的探险活动,后加入北京三夫户外用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连锁推广工作,2006年年初开始创业,成立北京卡瓦在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总经理。
于 彤-2000 IMBA
于彤原在山东省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工作,2000年进入清华经管学院与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开办的IMBA项目学习,2002年毕业后进入渣打银行,1年后加入中信基金,负责基金发行工作,目前供职于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市场业务部机构销售北方区总经理。
对学弟学妹的指导:
找工作一定要把自己放到目标职位上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喜欢,兴趣是第一位的。大家在学校的时候,都还没有很清楚的定位,刚一毕业,工作不一定是自己适合的,而且一般都要从基础做起,就会有焦躁感,要调整心态,做好每一件事,寻求信任,找到负责一摊事的感觉和乐趣。往往发展比较快的,就是那些重视细节,踏实肯干的同学。
对MBA项目的感言或建议:
张黎科:
清华的MBA学习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不单体现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更反映在离开学校,再入社会后的工作上。尤其对于创业的人来讲,除了基础的能力外,还需要开阔的视野,积极的态度,以及更加坚韧的意志和沉稳的心态。而这一切都是清华所深含的特质,并通过MBA项目传递到每一位清华MBA的身上。不过从品质到价值需要行动来体现,没有通过结果展现之前,这些品质更多的要求,而非优势,这可能就是"行胜于言"所真正期许的方向!也是像我这样的创业者所要做的!
于彤:
清华MBA给我的东西很多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这几年的眼界和实践,我更加坚定地相信,纵看人生,我可以选择去过一种真正告别沉埋感的生活,这不是梦想,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变得愈加清晰的现实。如果说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我认为那就是撇除生活的浮沫,追踪快乐的本质和快乐的源泉,不要为了一些浮沫去走无谓的弯路,早点发现并顺从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去过精彩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才会精彩!
(必赢贵宾会3003amMBA同学会品牌发展部“访MBA足迹、展经理人风采”活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