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卿学长是经管学院87级本科生,也是学院成立后经济系招收的首批本科生。她毕业后先后工作于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和美国一家BOT项目咨询公司,2003年取得了Berkeley的MBA学位,现在在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负责新加坡与香港的对冲基金项目。时值校庆日,正逢87级学长入学二十周年,田学长在与同年级同学欢聚的间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田汉卿学长给人的第一印象感觉非常亲切,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我们在舜德楼二层大厅的沙发上相对而坐,过去校园生活的趣事、学习与工作中的经历和体悟,学长跟我们娓娓道来,倍感亲切,字字句句既深刻而又富哲理,一席谈话使我们如沐春风。
学在清华:严谨的理工科基础让人受益匪浅
田学长首先讲起她在本科时候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事情。那时候每年元旦班级都会搞活动,大家一起包饺子,班主任朱宝宪老师每次都会参加,活动的气氛十分热烈。“平时学习压力大,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是最放松、最快乐的。”田学长和我们相视而笑。
谈到清华的学习对自己的帮助,田学长说,经管的培养是以一套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各门经济学课程所学的知识很多、很扎实,这使日后在许多问题的判断上能够看得更长远、更准确。当时学院的基础课和其它工科院系基本一样,包括普物、机械制图等,最初看来和自己的经济专业不对口、不实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样锻炼出的严密的理工科逻辑思维能力比之没有受过相关锻炼的文科背景的同学更具竞争力;而且现代的投资管理等许多工作是需要量化的,这样理工与经济思维的结合就显出优势来了。学长现在的工作就是完全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来进行基金管理的,员工很多都是数学专业的博士,扎实的数理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你走进清华读书,不能保证你一定是最好的,但你一定有机会能成为最好的一群人中的一个。这比起其他学校的学生就是一个优势。”学长说清华的学习经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职业经历:选择自己喜欢的
学长毕业时恰逢政策出台,大学毕业生开始自由择业。田学长进入了中信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子公司——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工作。但一起去的很多是清华的本科毕业生,缺乏互补性,工作后不太容易学到新的东西;而且当时中国的A股市场还很不成熟,存在许多不规范操作,田学长最终选择了离开。田学长特别提到选择工作时不应抱着一种“从众心理”,不应该哪里热就都往哪里去。“你应该考虑好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做什么潜力更大。一项工作如果你没有兴趣,也就很难做好。”
进入Barclays,田学长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一方面,这里大多是量化的工作,不像其它基金公司的经理一样需要亲自选股票、负责买卖,压力相对小;另一方面,股票市场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完的领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上市公司做分析时需要用到宏观经济、会计、金融、企业管理各方面的知识,真正能让自己“学有所用”,因此从事这样的工作就特别有乐趣。而且基金“Buy side”这方面的工作适合性格相对内向的人,与自己的性格比较相配。“如果你不是很外向的那种性格,到投资等‘Sell side’的领域就会让你很痛苦,总感到被别人强迫着做事,所以做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面对挫折:敢于迈出下一步
当被问到工作中是否遇到过挫折和“郁闷的事”的时候,田学长笑着答道:“有,有,很多”。比如,前面提到在中信工作了两年后,由于市场环境方面原因自己感到找不到了方向;之后转到项目融资的咨询领域,虽然做得很顺利,但觉得空间太小,也不适合自己;学长还曾尝试应聘商业银行、考公务员,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这一段可算是事业上的一个低谷。后来通过一次实习发现自己对基金管理有兴趣,从而加入了现在工作的Barclays,工作得很开心。但在这里也遇到过一些挫折,“……一次转调参加一个韩国项目,新的负责人和同事由于对我不是很了解,对我的观点没有给予重视,此时感到自己的声音不够强,也曾一度产生失落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自己的能力逐渐表现出来了,这才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
“……到你快撑不住地时候,再往前迈一步,你就成功了;发现前面又有很宽的天地,这就是你自身一个很大的提高。”田学长说这句话时眼中充满了认真与自信。
工作技巧:与人协调交流最重要
田学长还谈到了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她说就工作本身而言,我们清华的同学一定没有问题,事情一定都能办得很好;但与人协调沟通的能力可能就差些,许多人往往由于自我感觉太好而忽略了别人的情况,更少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不能和周围的人很好地打交道,自己的事业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后,她语重心长地说:“与人打交道,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说服别人,都是工作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啊。”
受时间限制,对田汉卿学长的采访只进行了大约四十分钟。但从这一段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长亲和外表之后的坚定信念和理性思考。临别时随意问了一下才知道学长已定居旧金山,这次是为了纪念他们经87级入学二十周年专程跨越大洋回国参加校庆活动的。正是这么多学长热心的关怀,才有了不断发展的经管学院,有了经管精神的传承。学长们的经历与感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参考,让我们也同样坚定信念,选好自己的道路。
学生记者:刘亮(经2005)韩宁(经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