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赢贵宾会3003am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学子|郭健多:经管人,实业梦

2017-05-27
阅读:

编者按:郭健多,清华经管学院2013级本科生。毕业后将入职一家民企任总裁助理。多次获得实践奖学金、社工奖学金。郭健多曾去以色列交换,和以色列人尝试跨国创业,和中东战地记者成为朋友,在中亚、南亚参与社会实践,在PE“搬过砖”,在全国最优秀的实业公司实习过,最终靠10分钟的“汽车演讲”确定了offer……

“每一段看似无聊无关甚至痛苦的经历都可能会在未来成就你。”——郭健多

新闻用图.jpg

郭健多

相信实业兴邦,选择中国制造

我选择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去一家经营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做总裁助理。经历了30年的发展,这家公司从一个乡镇企业,成长为国内汽车保险杠的龙头,主要客户是宝马、奔驰、通用,等等。目前,公司正处在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阶段,刚刚在美国、墨西哥投资设立子公司。加入公司后,我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全球化过程中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培训。

选择制造业企业管理作为工作方向,对我来说绝非偶然。生在工人家庭的我,从小就有着浓重的制造业情结,相信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在目睹家乡老工业基地的衰落后,更希望将来能够为制造业的发展做些贡献。而在经管学院这几年里,在通识教育的框架之下,我们在选课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除了必修课之外,我还选修了一些和产业组织、现代企业等课题相关的课程,渐渐发现经济和金融并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方向,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企业管理”。看似务虚的内容其实大有学问,大到组织机构的建立,小到决策流程的设计,背后都有很多科学的逻辑。因此,在反复思考和不断尝试后,我基本选定了实业作为未来工作方向,也相信在经管学院所学的知识能够让我在实业中获得一席之地。

一次“有趣”的求职经历

得到这份工作的经历十分有趣。大二时在微信朋友圈偶然看到一则“某汽车企业总裁招part-time实习生助理”的招聘信息,由于当时就对实业很感兴趣,所以准备试试。那时第一次见到了我的老板曹总,简短的交流后我顺利通过了面试。每次和曹总的交流(大多数是在他去开会或是去会客的路途中),我们总能聊到很多有趣的东西,如德国的工业4.0、制造业企业全球化战略、创新的商业模式等,都令我受益匪浅。之后因为交换,这段实习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大四上学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我想到了这段实习经历。刚巧在那时得知,一位经管毕业的博士生师兄正在做曹总的助理。和师兄沟通后我决定向曹总自荐。正因为前期的实习经历,使我对曹总非常敬仰,也对这家企业充满信心。我想,能在向优秀企业家学习的同时深入行业一线积累经验,应该是件很幸运的事。

和曹总的面谈机会依然是在行车途中,我介绍了结束实习后这一年中的交换和创业经历,提出了求职的想法,并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构想和规划。曹总也介绍了公司下一步的战略布局和我未来发展的一些可能性。于是就在20分钟的车程里,我拿到了这份offer。记得在《中文沟通》课上,我们曾经练习过1分钟“电梯演讲”。那时不善言辞的我并没有上去尝试,只在心里反复演练着如何在几分钟之内打动重要客户。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竟然真的靠10分钟的“汽车演讲”确定了offer。

关于经历,关于选择

回头去看,得到这份工作看起来有些偶然和运气,但背后确实有着多次尝试、反复思考和充分的准备,也和本科四年通识教育的磨砺分不开。如果说有什么经验要分享给学弟学妹,我想大概有两点:

第一点是关于过程,Every experience matters。

初中的时候,我看过一部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讲述一个印度贫民窟男孩参加电视知识竞赛获得百万奖金的故事,他答对题目的原因不是知识渊博,而是因为这几道题目恰好串起了他坎坷的经历。这部电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抛开戏剧化的处理手法,它让我相信,每一段看似无聊、无关甚至痛苦的经历都可能会在未来成就你。进入经管学院,我发现这个信条和钱颖一院长提出的“无用知识的有用性”、“避免短期功利主义”异曲同工。

我们身边确有一些同学,在进入经管第一天就想好了大学该如何度过,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他们的生活目标明确,计划详尽,但很遗憾,我不是这样的同学。我来自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和相对贫穷的家庭,上大学之前,我对商业世界、行业分布等几乎没有任何了解。但是,由于相信“every experience matters”,我没有战战兢兢地追随成功者之路,而是做了许多不一样的尝试,“逼”着自己融入环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

我参加过经管学院学生会竞选,去以色列交换,和以色列人尝试跨国创业,和中东战地记者成为朋友,在中亚、南亚参与社会实践,在PE搬过砖,去全国最优秀的实业公司实习,太多看似不相关的经历帮助我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相信很多学弟学妹都像我一样平凡,希望每个人都能多经历、多体验,走出自己的平凡之路。

第二点有关选择,要想清楚自己的生活逻辑。

我所谓的“想清楚生活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想明白“你想过的生活”和“你想成为的人”是否一致。想要成为banker,不能只是向往高薪,还要接受高强度的工作方式;想要成为企业家,不能只看到成功者的商业帝国,还要想到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风险。总之,做选择之前,要尽量充分了解你是否喜欢这样的方向,能否承受它带来的压力。在大学里,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做事情的机会成本,好像“走错一步”就无法走向人生巅峰,其实大学的试错成本很低,如果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不妨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实习,或者多跟经验丰富的人交流,理清自己生活的逻辑再做选择。

经管学院的学生组织和校友资源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沟通的渠道。通过和学长学姐的交流,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行业视角;在学生组织中“搬砖”,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常有的焦虑就是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己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多一点了解自己,多思考哪些事情更适合自己,就不会盲目羡慕别人拿到的offer,不会因为自己在某方面“落下”而寝食难安。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很“渣”,但是学长学姐们回头去看,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选择都让自己变得更好,你的努力终会把你带到想去的地方。

经管四年:学思考,长见识,交朋友

就我个人而言,经管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能够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思考。比如朱恒源老师的《领导力提升》、晋军老师的《社会学概论》、王桂琴老师的《中文沟通》等很多课程都让我学着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认识世界。

经管学院有着丰富的资源,从顾问委员会到优秀的老师、校友,再到身边的同学,每一天都在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们面对面。我经常参加经管学院的企业家讲座和顾问委员进课堂活动,逼着自己在Q&A环节提问,锻炼和大人物对话的勇气。和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握手、向默克尔博士提问时用德语打招呼、和麦肯锡总裁鲍达民合影,这些都是没见过世面的我逼自己达成的“小目标”。从被peer pressure吓得不敢说话到和身边的人成为朋友,这个闪闪发光的环境让我开阔了视野,也教会我如何向优秀的人学习,如何与优秀的人合作。

另外,我很幸运地在经管学院交到了许多挚友,一路走来相互勉励,共同成长。交朋友不同于networking,朋友不需要寒暄和包装,永远是最坚实的依靠。他们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真性情、有担当的兄弟姐妹。我们为彼此取得的成绩而开心,也在对方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我很幸运,在我做出艰难决定的时候,在我遇到压力和困境的时候,总有很多朋友不计付出和回报、不吝牺牲精力和时间,愿意陪我度过难关,鼓励我完成每一次转身。那些一起拼搏过的不眠之夜,那些彼此分享的烦恼和彷徨,都是大学里最珍贵的财富。

时光飞逝,转眼就要离开。于我而言,清华经管是一生的烙印,希望自己能够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供稿:CDC 责编:刘惠心)

更多阅读:

清华经管学院2017年毕业季系列文章

学子|黄政燊:在中国,让梦想照进现实

学子|惠泽华:公益梦,在行动

学子|贺维艺:审视大学:以时间为友

学子|刘裔:博于学,精于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