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鹤凡,经65班。曾获国家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必赢贵宾会3003am“饮水思源,服务社会”培养计划16期学员。大三上学期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交换,大三暑假在高盛投资银行部量化团队实习。毕业后将前往高盛香港办公室工作。
许鹤凡
“我有时候感到,决定我们未来方向的,并不是偶然间的一些选择、运气或得失,而是我们每一个最普通的日子里面对生活的态度。” ——编者按
“误打误撞”来经管
“我高中时对于经管学科几乎没什么了解,曾经以为学金融需要很多数学知识,入学之后才发现和自己之前的想象差别挺大的,所以我大概属于’误打误撞’来到经管的那一类”,谈起四年前选择清华经管的故事时许鹤凡笑着说。中学时代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赛场上收获银牌的许鹤凡,初进清华时便将一位数竞选手、“理工男”认真严谨的特质运用到了日常的学业之中——“闷头”学习,用心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正是出自对知识心无旁骛的探索,他才能在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发掘出自己对于一些具体学科的兴趣,做出更进一步的尝试。
大一下学期,出于对数理学科的兴趣,许鹤凡申请辅修统计学,虽然略显“硬核”的统计学辅修课程一度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可是认真负责的老师、聪明有趣的小伙伴们以及自己内心的一点执念让他没有轻言放弃。这个过程中,许鹤凡收获了扎实的统计学知识,认识了一群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朋友,也为将来尝试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业上,许鹤凡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很多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第六教学楼的顶层、闭馆铃声响起的图书馆、深夜的清华学堂和舜德楼,这些角落都留下了许鹤凡大学四年里平常又美好的回忆。“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与小组队友赶在DDL前一起做完大作业,然后我们大家有说有笑地骑着自行车,谈论着一些好笑的故事,夜间的学堂路可以听到自行车轮呼呼转动的声音,然后途中买杯奶茶或者热热的煎饼”,他感慨,这种瞬间在之前的学期里会显得再平凡不过了,可是在即将毕业时,他最怀念的恰恰正是这平淡又充实的学习时光。
对许鹤凡来说,大一大二在园子里的埋头苦干除了打牢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外,也形成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初步判断。“在经管我不是一个特别擅长交际的人,有时候和陌生人打交道也让我感觉不自然,但我很喜欢一些数学、统计和编程类的课程,但凡涉及一些定量模型的经济金融课程我都学的特别好。”正是基于对自己日积月累的反思和观察,相信许鹤凡日后面对诸多选择时都能做到应对自如。
大一下学期,许鹤凡加入了学校“饮水思源,服务社会”学生培养计划,三年来通过日常活动和暑期实践,增进了对于社会的了解,并且意识到身为经管人应该具备更加宽广的眼界和高远的追求:“思源计划让我从大学校园的课本知识中抬起头来去观察周遭的社会,对于一个理工男来说是一种有益的锻炼;我意识到,技术唯有和社会进步的方向相融合,才更有可能发挥它真正的效力。”
欢乐的“统计学”辅修课堂(后排左一为许鹤凡)
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脚印
和很多同学一样,刚来到经管学院的许鹤凡也经历过“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里”的迷茫。好在经管学院多样化的校友讲座、分享活动以及丰富的校友资源为许鹤凡寻找方向带来很大的启发。毕业后从事金融工程和量化相关的校友的分享更是让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和熟悉。他逐渐意识到,统计学这种从历史数据中挖掘规律,用于对未来做预测的分析逻辑让自己更好理解,并且运用起来非常自如。“我倾向于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职业,然后去喜欢它”。性格和技能上都更接近“理工男”的许鹤凡最终选择了金融工程这一经管并非最为主流的方向。他认为,职业道路与个人性格是相互选择的过程,探索中虽然有困惑与迷茫,但回过头看是非常水到渠成的。
大三秋季,许鹤凡前往沃顿商学院交换,并选修了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四门金融课程,“这四门专业课程的教授极为博学敬业,课程设计深入浅出,还十分重视实际应用,让我收获良多”;赞叹沃顿专业课的同时,许鹤凡也表达了对经管学院提供交流平台的感激之情。在沃顿商学院,包容的文化环境、个性化的本科生活、多元的职业选择以及完善的职业辅导都让他受益匪浅。许鹤凡还观察到经管同学与沃顿同学之间的差异,他认为,很多经管的同学们(包括他自己)学习知识更“硬核”,对细节掌握得更扎实,而沃顿的同学则更敢于且善于表达观点。
交换期间,许鹤凡申请了大三暑期实习:“一开始只是为了锻炼一下面试能力,体验一下面试的紧张感;后来突然收到好多面试,看到了希望,才慢慢严肃对待起来。”这段申请经历对他是一个特别的历练,由于时差原因,每次面试都被安排在深夜,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焦虑地翻邮件。“在面试期间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几乎不可能,只能不断安慰自己无论结果如何,这些都是有意义的经历和锻炼。”对于许鹤凡来讲,实习和求职的过程其实是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去大胆表达自己,接受与陌生人接触的考验,“对于我这种性格偏内向的理工男来说,是挑战也是宝贵的收获。”
大三的暑期实习过后,许鹤凡也收获到了较为满意的全职工作offer,他在出国读书和全职工作之间颇有些摇摆,但是经过一番权衡,最终选择了全职工作的机会,他认为,在社会工作中,可能会更明确自己想要的、适合的分别是什么,明确了目标,再去深造,会更加有方向。许鹤凡评价自己是一个面对生活和工作都很积极的人,总会不断探索和寻求改变,所以无论如何选择对我来说都不会太差,心情就坦然了很多。
与经管同学和博士学长在宾大(前排左一为许鹤凡)
清华园四年回首
谈到在园子里的四年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影响时,许鹤凡说,清华教给他的是一种谦虚和持续努力的态度:“来到清华之后,我也被潜移默化中染上一种‘清华’气质,也就是脚踏实地、说到做到、重视实干、关注细节的这种品质。”无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这些对许鹤凡都弥足珍贵。此外,能和清华园里很多聪明、真诚的伙伴结交,也让许鹤凡感到非常幸运。
清华园里的时光也让许鹤凡重新思考“优秀”的定义。“年级第一”、“竞赛大神”、“文体两开花”等标签,让他觉得优秀是一种被“定义”的存在,只能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发现“优秀”。然而,在清华园中,与别人比较只能越来越感受到迷茫和挫败。许鹤凡认为,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种让自己满意的生活状态,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有时候我要求自己不仅局限于追求那些功利意义上的价值,而且要在生活中不断发掘新鲜事物,让生活更完整、更有趣,有一些自己热爱的东西和一些自身所赋予的价值。”
在清华的四年间,许鹤凡曾买过一个小相机每天背在身上,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尝试过各种新的体育运动,开心地在各种体育俱乐部做一个“吊车尾”或者“饮水机管理员”;捡起好多年前喜欢的国际象棋,在强手如林的清华国际象棋俱乐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也喜欢和朋友一起或者自己一人旅行,去体验一片全然陌生的土地,观察社会与时代的变迁。“我认为在这些方面的探索会帮助我成长为一个更完整的人,让我更能接近‘幸福’的体验。”
参加“马约翰杯”国际象棋比赛
“我有时候感到,决定我们未来方向的,并不是偶然间的一些选择、运气或得失,而是我们每一个最普通的日子里面对生活的态度。”许鹤凡经常乐观地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如果保持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去等待那些未知的挑战或者惊喜,以一种体验和学习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就能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漫漫前路上的未知。
供稿:清华经管学院团委
采访/撰稿:经管团委记者团杨士祺
编辑:张晓雪
审核: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