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赢贵宾会3003am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徐心:“杰青”给科研一片自由的天

2014-07-17
阅读:

当初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时,我申报的项目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影响,这个项目名字起的也好也不好,一方面它是我一直以来研究的主线,另一方面这个题目其实有点宽泛。但是这和我所做的研究有关系。

在过去的一两百年企业制度的发展经历过一系列重大的变化,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信用体系的建立、会计制度的出现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变化发展。我不知道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这种影响能够和哪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相提并论,但它带来了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信息技术不光让企业运作变得更加有效,而且很大程度上使其产生了相对本质的、系统性的变化。我感兴趣的就是这么一个很宽泛的问题。

当然,这可能也和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做有意思的研究,研究自己有兴趣的事。我本身的研究兴趣也比较广泛,我曾经对公司治理感兴趣,所以去研究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企业信息回报的影响;对客户关系管理感兴趣的时候就去研究客户关系管理技术如何使用;五六年前我对社会媒体比较感兴趣,又去研究社会媒体对信息环境的改变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徐心教授

这样做研究其实挺辛苦的,因为社会上每出现一个你想研究的有趣现象,要去钻研它,就要重新学习一套研究方法或者理论。也有一种人做研究很专,一直只做某一个方向,其实我觉得这种方式更好,学术成果会做得更专更深,影响也会更大。

不过我的专业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而且也应用在一个交叉的领域里。从个人、家庭到企业,甚至国家层面,都和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它的影响范围是很大的,涉及的面也很广,人的心理、行为等等都会涉及。所以我认为,虽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研究专长,但是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学者也不需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里。

说到项目成果,有不同层面的说法,比较具体的就是论文发表。我感兴趣和努力的方向一直都是管理学领域的国际一流期刊,我希望在“杰青”的资助下,仅就论文发表来讲,能做到国际一流。这也是一种责任,你要对得起国家给你的钱,要对得起良心。

对管理学这门学科来说,一代一代学者的工作重点不一样,责任从一开始创立、发展这个学科,到现在更关注能在国际学术界有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归根结底,民族和国家在世界上拥有话语权,很重要的原因是基于它的思想、艺术、文学、科学,这些东西就像一个人的灵魂。相对于10年前,世界学术界更加认可中国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但中国的管理学还处在一个爬坡的阶段,国际学术的前沿还在上面,我们还在努力赶超,创造自己的理论。

如果仅就一篇文章本身,说它能为国家创造什么经济价值,我不觉得我的研究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我相信科学是有用处的,只要我们科研工作者作为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本分。较为伟大的学者能够创造新的思想,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这很了不起。不过这还不是我的理想,志存高远是好的,但是也要脚踏实地。至少对我来讲,能够比较科学地分析清楚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再提炼出一点“思想”,那就很不错了。

凝练科学问题,然后科学地研究它,这是科学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世界展现在你面前很复杂,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你要能把它提炼成一个科学问题,这本身就很难。你可能问很多问题,但100个问题里面可能没一个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就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它。这个解释相对普世,又基于很多的证据,这就成为一个理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凝练出这种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你的成功就不会变得很随机。苹果公司为什么成功,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是一定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需要我们找出来。

所以首先要找到一个科学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是科学范式所能回答的。找到之后,在把它解释清楚的过程中,做一些思辨和分析,凝练出这个问题,再找到数据去支持你的假设,这才是科学的方法。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做起来很有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现实非常重要。只有了解现实,才能谈到凝练问题,不了解现实,就没有问题,即使有,那个问题也很空。如果你在文献里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很幸运,但那不是你自己找到的。只有研究那些来自于现实的科学问题,做出来的东西才更有意思,才能影响到别人,别人才会对其产生共鸣。可能这些道理都很基本,也许上学的时候老师都跟你讲过,但是非要自己工作了才能切身地体会到。

在教学中能够得到这种体会,对管理学的老师来讲,可以有很多机会跟实际从事管理行业的业内人士打交道,这是一个好机会。和他们接触时,我最想知道的是他们认为的业务痛点是什么,那个业务痛点就是现实管理中的难题,如果那个难题能凝练出一个科学问题,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当然更多的还需要自己跟现实的接触,观察现实中与管理相关的活动。

我觉得自己赶上了一个挺好的时代。中国的电子商务很火,有很多相对创新性的应用,也有很多新的现象。这些都是好事,没有新的东西你要研究什么呢?有了新现象也许就会做出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做出的一点工作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产生一定影响。

现在国家很重视科学发展,资助力度也很大,我觉得很庆幸。我很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它确实给了我很多帮助,使我获益匪浅。2009年刚回国我就申请到了基金委的青年科学基金,2012年又得到了“杰青”的资助。

“杰青”项目很提携后进,在我看来,整个机制运作高效,很公平、透明。它的很多理念很打动我,比如要赶上国际的学术前沿,要创造知识,要关注中国管理学的现状,要为管理实践服务等等,这些话都不空,都很具体实在。

最重要的是,“杰青”很包容,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我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也会担心条条框框限制了自己。但是“杰青”没有限制我们只能研究什么,只要本着科学的精神,我就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科学的发展就是要有自由的思想空间。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在成都参加“杰青”最后的答辩时,下面坐了很多评委,其中有一位评委的问题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问我:“你觉得你现在最大的不足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当时我的回答是,我的不足就是数学知识的储备不够,英语写作的能力还在学习。今天我也这么认为,这是比较具体的不足。但是现在我还认识到,我对目前自己能够在清华有间办公室,做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状态很满意,这可能是我现在的不足。

那个问题为什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那是颇有成就和建树的长辈给你提出的问题,希望你永远都能这么想一想,这也算是我申请“杰青”过程中很大的一个收获。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要时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常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要迷失自己。(口述/徐心采访整理/刘晓蕾)

来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线